你的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公司动态

90后国际裁判蒋叶非的成长之路,挫折是另一种浇灌

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9-23 23:44:26    |     次浏览

黑白色裁判服背后,是一张年轻而专注的中国面孔,他的故事始于一次误判,却终于国际赛场的认可。

2025年5月,马德里WTA总决赛现场,一位中国裁判员的精准判罚让争议球瞬间化解,赛后新闻发布会,网坛名将玛尔塔·拉莫斯特别提到:“蒋先生的执裁让人安心——他看得清,更判得准。”

这位被顶级运动员认可的裁判员,正是来自中国的蒋叶非,他在接受独家专访时坦言:“最难忘的还是首次执裁国际比赛的经历,正是那些挫折,让我真正理解什么是成长。”


01 误判风波,职业生涯的第一次重击

蒋叶非与网球结缘始于2009年的大学生网球联赛,当时还是新手的他因为对规则理解透彻,被推荐考取裁判资格。

“理论考试接近满分,实践考核也顺利通过。”蒋叶非回忆道,“我以为自己准备好了。”

2018年,蒋叶非首次获得执裁国际青少年网球锦标赛的机会,第三比赛日的一场焦点战中,他担任边裁,决胜盘抢七局,一个快速的底线球落下,他果断呼报“Out”。

运动员立即提出质疑,主裁判动用了“鹰眼”回放系统——结果显示:球压线至少三分之一,这是一个误判

90后国际裁判蒋叶非的成长之路,挫折是另一种浇灌

“全场嘘声四起,运动员愤怒的眼神,那种羞愧感至今记忆犹新。”蒋叶非说,“赛后裁判长找我谈话,虽然没有严厉批评,但那句话让我刻骨铭心:‘国际赛场和国内比赛是两回事’。”

02 沉默后的爆发,从边缘到中心的逆袭

那次失误后,蒋叶非被暂停了国际赛事执裁资格,他回到了国内赛场,但心态已然不同。

90后国际裁判蒋叶非的成长之路,挫折是另一种浇灌

“我开始研究每位运动员的击球习惯,记录不同场地类型球的弹跳规律。”蒋叶非展示了手机里保存多年的笔记,“硬地上球速最快,红土场球速最慢但弹跳最高,草地则会有不规则弹跳。”

2019年中国公开赛,他作为司线员执裁了蒂姆对阵兹维列夫的比赛,多个关键分上,他的呼报与鹰眼回放完全一致,比赛结束时,两位顶级球员都向他点头致意。

这场比赛的完美表现成为他重返国际赛场的敲门砖,2021年,经过严格考核,蒋叶非重新获得了ITF白牌裁判资格,这是国际网联认证的国家级裁判资质。

03 首场国际执裁,压力下的完美表现

2023年澳网青少年组比赛,蒋叶非迎来了作为主裁判的首场国际比赛,赛前准备阶段,他做了极端情况预案:包括球员受伤、天气突变、甚至设备故障等各种可能性。

“站在墨尔本公园球场上,听着观众席上的喧嚣,手心还是会出汗。”他回忆道,“但一旦喊出‘Play’,所有杂念都消失了。”

这场比赛进行得异常顺利,直到第二盘局分5-4时,发球方一记外角ACE球,蒋叶非果断报出“Fault”——球员立即提出挑战。

鹰眼回放显示:球距离边线仅有2.1毫米,这是一个极其精准的判罚。

“那不是运气,”蒋叶非说,“是通过数年训练获得的瞬间判断能力。”

04 科技与人文,裁判艺术的双重变奏

现代网球裁判工作已经与科技深度结合,蒋叶非认为:“科技不是裁判的对手,而是我们最可靠的合作伙伴。”

他举例说明:“鹰眼系统帮助我们更精确,但最终决定权仍在裁判手中。人的判断与科技辅助相结合,才能实现最公平的执裁。”

2024年法网期间,蒋叶非参与测试了新型智能裁判系统,该系统能实时追踪球速、旋转和落点,为裁判提供数据参考。

“但科技再先进,也无法替代裁判对比赛氛围的掌控、对球员情绪的感知。”蒋叶非强调,“这才是裁判工作的核心价值。”

05 中国裁判群体,国际赛场上的新力量

蒋叶非的成长是中国网球裁判队伍国际化的一个缩影,据国际网球联合会2024年数据显示,中国籍国际裁判人数已达到47人,五年间增长近三倍

“我们互相学习,共同进步。”蒋叶非说,“张娟(美网公开赛主裁)、李莹(温网裁判长)都是我的榜样。”

2025年2月,蒋叶非通过了ITF铜牌裁判考核,成为中国第七位获此资格的裁判,这意味着他有资格执裁大满贯赛事成年组比赛。

“每次上场前,我们都会互相鼓励:‘看准每一个球,做好每一次判断’。”蒋叶非说,“这不仅是职业要求,也是中国裁判在国际赛场上的自我期许。”

06 挫折与成长,裁判生涯的辩证法

回顾自己的裁判之路,蒋叶非认为早期的那次误判经历反而是最宝贵的财富。

“完美主义是裁判的大敌,畏惧错误比错误本身更可怕。”他说,“那次经历教会我:承认错误、分析错误、超越错误,才是成长的正循环。”

蒋叶非经常在裁判培训课上分享那次误判经历。“我告诉年轻裁判:不要害怕犯错,但要害怕不从错误中学习。”

2024年9月,在上海大师赛的裁判培训中,他特意安排了“误判情景模拟”环节,让学员在安全环境中体验失误并学习如何应对。

“裁判员的成长没有捷径,”蒋叶非说,“就是成千上万次的判罚积累,是对每个错误的反思和修正。”


今年七月,蒋叶非将执裁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——网球运动中最古老的殿堂,他仍然保持着那个习惯:每场比赛前,会提前三小时到达场地,测量网高,检查线裁位置,感受场地光线和风速。

“每场比赛都是新的开始,”蒋叶非微笑着说,“就像我第一次站上国际赛场那样——充满敬畏,全心投入。”

那位曾经因误判而羞愧的年轻人,如今已经成长为国际网坛认可的专业裁判,他的故事印证了体育世界的永恒真理:真正的高手,不是从不失误,而是每次失误后都能变得更强。